審計的固有風險有哪些(審計固有風險有哪些)
下面是幾個審計當中常用到的風險概念,供審計人員參考。
所謂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對于審計風險的概念,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了積極的探討,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結論并不完全一致。
下面是幾個審計當中常用到的風險概念,供審計人員參考。
1、固有風險(ir):
借用投資學當中的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概念,我們可以將固有風險理解成是這兩種風險的綜合體,這種風險受各類因素的影響。比如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企業經營戰略帶來的風險、以及一些重大會計估計導致的風險等等,這類例子有很多。
2、控制風險(cr):
一般形成一定規模的企業內部都有各類不同的管理制度,來保證企業的常運轉,我們可以將企業內部的這種管理制度叫做內部控制,那么控制風險就是這些規章制度沒有被運行、被管理層臨駕以及舞弊的風險,由此可見,內部控制設計合理并得到很好的執行,那么相應的控制風險就越小。
3、檢查風險(dr):
企業的財務報表存在錯誤,但是注冊會計師沒有發現的風險。用最通俗的語言來看的話,就是審計師的道行不夠。
4、審計風險(ar):
在以上三種風險的共同作用下,就能夠確定審計風險。我們以注冊會計師“進場”為分割點,將審計風險分為審計前風險實際狀況和審計后風險理想狀況,注冊會計師預先設定的合理保證水平。關系是:
ar=ir*cr*dr
其中ir*cr又被稱為重大錯報風險或者綜合風險,之所以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是由于審計風險模型更新所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是最新審計風險模型的表述。
該關系用最新的審計風險模型來表述的話則為:
審計后風險=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綜合風險)*實際的檢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