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會計處理程序是什么?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本質出發,分析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其特點是:當稅率變動或稅基變動時,必須按預期稅率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余額進行調整。也就是說,首先確定資產負債表上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然后,倒擠出利潤表項目當期所得稅費用。
計算公式表示如下: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1、從資產負債表出發,比較從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和按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計算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2、將符合條件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分別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3、把稅前會計利潤按稅法規定進行調整,加上納稅調整增加項,減去納稅調整減少項;
4、計算得出應納稅所得額,乘以所得稅率,計算出應交所得稅5、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應交所得稅計算出所得稅費用。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對利潤的影響有哪些?
企業在一定期間所實現的贏利或虧損,必然表現為資產和負債的變動,收入有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相伴隨,成本費用地減少企業資產或增加負債。資產和負債變動引起利潤的情況不外于以下4種:
(1)資產增加,負債不變,表明企業取得了利潤;
(2)資產不變,負債減少,同樣表明企業獲得了利潤;
(3)資產和負債都增加,但資產增量大于負債增量,表明企業獲得了利潤;
(4)資產和負債同減,但資產減量小于負債減量,同樣表明企業獲利。
如企業在一個期間的資產和負債發生了與上述相反的變化,則企業當期的成果為虧損。因此,可通過計算和比較期初和期末凈資產來確定一個會計期的利潤。
在確定資產變動時,所有者在此期間的追加投資和派給所有者的款項必須除外。所以資產負債表法也稱凈資產法,其利潤計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利潤總額=期末凈資產-期初凈資產+本期派給所有者的款項(減資和付給所有者的利潤)-本期所有者投資(增資)
在會計實務中,此法只在流行單式記賬法時,為人們所采用。隨著復式記賬法的盛行,收入費用類賬戶的設置,并用以計算利潤,此法已被廢止,但其核對損益的作用,依然不變。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會計處理程序的內容都在上文中整理出來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在收益表債務法的基礎上,對差異的處理更符合資產和負債的定義。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能夠提供更多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所以這個方法能夠幫助企業做出更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