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侵權的種類和評判標準
相信大家對商標侵權都有一定的了解,我國也是有詳細的有關商標的法律條文,那么哪些行為會被定義為侵權呢?如何判斷呢?
侵犯商標權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1 、經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行為,又稱使用侵權。
2 、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即屬流通領域的商標侵權行為,又稱銷售侵權。
3 、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又稱為商標標識侵權。
4 、經商標注冊人的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在國外稱為反向假冒行為。
5 、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商標侵權的定義
是指行為 人未經商標權人 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jié)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商標侵權的要素
具備下述四個構成要件的, 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
1) 、必須有違法行為存在,即指行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 、必須有損害事實發(fā)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后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
3) 、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
4) 、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后果的關系。